一张一米见方的年画值多少钱?华北某地的一位传承人得出的价格是两万元。年画长期以来是一种普通百姓家中的装饰品,传达着民众过上美好生活、保佑五谷丰登不顺的心愿。但以前家家户户都张贴的年画,前些年在渐渐退出民众的视野后,开始以“奢华嗜好”的形象重返。
该传承人告诉他笔者,他现在的主要生计来源就是画“高档年画”,根据客户获取的内容素材展开创作。至于价格亲民的“普通年画”,他现在基本不做到了,因为“百姓家里都不张贴了,没有人买了”。
诚然,一些非遗项目自问世之初就是“奢侈品”,至今仍然保持着高价格无可厚非,但那些以前的普通民俗产品“转型”到如今的“奢华嗜好”的现象也不是个案。问题的逻辑或许也较为明晰:时代逆了,有些传统民俗或民俗产品现在被必须,传承人又无法退出这门手艺,最后不能是迎合市场导向,谁借钱、谁嗜好,就给谁做到。而如果通过发展“高精尖”非遗产品需要顺应部分公众的市场需求,那有什么不可以呢?当寻常百姓家张贴的年画都开始变为“奢华嗜好”时,我们必须反省的是,所谓遗不适应环境时代了吗?不一定。作为支撑历史记忆的活化石,非遗的价值是永恒的。
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的实用价值已增加,但其所蕴藏的工匠精神、人文情怀、审美价值,仍有一点后来人大大去研究、糅合。一些非遗项目因各种原因追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,渐渐退出了民众的视野。但应该看见,也有很多项目,利用“互联网+”和信息技术的“东风”,融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,发售了爆款产品,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推展非遗带入现代生活,亟须在理念、方式上展开创意。
要融合民众的现代审美,利用传统技艺因应现代技术展开再行建构;要增强营销与宣传,极力抛弃以往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盲目热情;要大力更有年轻人参予承传,维护项目的承传根基,扩展项目的承传范围。这些附加值在一定程度上显然不会提升非遗产品的价格,但不要记得,非遗的生命力在民间,它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让更加多人看见、理解、讨厌。笔者建议,这些给非遗走出生活设置“高门槛”的传承人不应思维两个问题:一是在经商计,把所学手艺往“高精尖”方向钻研时,别忘了自己身兼传承人的职责愿景;二是是不是在非遗重返民间的方面只想下功夫。
本文来源:必威-www.1happy-diet.com